疫情帶動醫療器械市場增長 中國醫械如何大浪淘金?
2020-09-25 09:06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檢測試劑、口罩、呼吸機等產品需求暴漲,這極大促進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走向全球。
如今,國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醫療器械這波行情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有分析認為,疫情結束后,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紅利反而會更大。遭遇疫情重創后,各國各地政府都會加強對整個醫療健康和醫療器械行業的建設與投入,如新建醫院,更新升級現有疾控中心、醫院的各種ICU、手術室,傳染病醫院等機構的器械設施。
以往國產醫療器械出海受限,受制于中低端品類的情況也有望取得一定突破。
貝登醫療CEO丁海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在高速發展同時,也存在很多挑戰。但對于不同的群體,面臨的挑戰并不一樣。對于上游研發生產廠家而言,最主要的困難是技術升級和整個營銷渠道的構建。對于中間流通商挑戰在于應對政策的變化,如何提升自身綜合供應鏈能力和服務能力。對于下游醫療機構而言,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能從繁瑣低效的醫療器械和耗材采購中解放出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國內醫械迎春
呼吸機、防護設備、檢測試劑成為疫情期間全球醫療機構剛需,也帶動了一波相關企業一季度業績暴漲,并對后續發展產生長久積極影響。
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營收接近48億元,魚躍醫療營收接近14億元。華大基因、英科醫療、山東藥玻、奧美醫療、萬孚生物、邁克生物6家營收均突破了5億元,碩世生物的營收同比增長276%達到2億元。
邁瑞醫療一季度利潤破10億元。魚躍醫療、樂普醫療、達安基因、健帆生物、美康生物、藍帆醫療、華大基因、英科醫療、碩世生物等一季度利潤均破億。
英科醫療、美康生物、達安基因的盈利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分別增長了284%、140%、607%,達到1.3億元、1.7億元、2億元。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疫情過后,國家有望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提升社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ICU配置、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建設、加強居家個人醫用防護水平等,將對醫療衛生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醫療器械行業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醫療器械作為整個醫療健康領域最重要的細分賽道之一,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是過萬億的終端采購規模且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
醫療器械分為兩種,一種是家用醫療器械,一種是醫用醫療器械。家用醫療器械大多為老百姓常規使用的醫療器械,主要涵蓋血壓計、血糖儀、輪椅、霧化器、隱形眼鏡等。目前最主要交易方式是線下的藥店和線上的淘寶天貓等互聯網電商平臺。
醫用醫療器械是指在醫院內包括像超聲監護儀、心電圖機、麻醉機、呼吸機,以及各種各樣的醫療手術耗材等。醫用醫療器械銷售場景在醫院,擁有一套特殊的整個醫療流通鏈條。
目前,家用醫療器械的主要盈利模式還是產品銷售差價,其服務相對是比較少;而醫用醫療器械的核心盈利模式是產品差價為主,但是未來會逐漸過渡到產品差價和服務兩方面。
據工信部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醫藥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幅度為6.9%。過去多年醫療器械統計資料顯示,醫療器械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明顯高于藥品工業增加值增加速度。
另據《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醫療器械生產企業90%以上為中小型企業,主營收入年平均在3000萬~4000萬元。但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復合增長率持續保持在15%左右。藍皮書分析認為,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約為6380億元,到2021~2022年,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將有望突破萬億元。
醫療器械行業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政策支持。近年國家出臺了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系列政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制定出一系列鼓勵創新醫療器械發展的文件,在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更加重視醫療器械上市后的監管,保障公眾用械安全有效。
同時,醫保部門為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提出了一系列醫保機制改革思路,按病種付費、診斷相關分類付費試點的大幕逐層拉開。借鑒醫藥領域的改革成果,在大型醫療器械和醫用高值耗材管理方面進行帶量集中采購、采用“兩票制”,貫徹“零差價”,探討“結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擔”的分配機制,實施醫保支付價格等,成為未來“三醫聯動”改革重點。
下一頁:
沃華為我提供舞臺,我為沃華演出精彩
地 址:
吉林長春市農安經濟開發區(西區)
銷售熱線:
0431-83480000
E-mail:
3158900670@qq.com